高维数据洞察工具:使用订单流查看买卖力量流动

创新扩散模型与交易

创新扩散理论模型

创新扩散理论模型是社会学家埃弗利特·罗杰斯提出的理论,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。在金融市场中,这个模型依旧有效。在图中可以看到成交量与情绪的分布,在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投资者:

  • 先驱:金融市场中获取信息最多的一群人,越早发现先驱的动向,越容易在交易中掌握主动
  • 早期参与者:消息灵通的交易员,他们能客观准确地发现市场动态
  • 早期参与人群:敏锐发现市场信息的交易者
  • 晚期参与人群:在市场趋势后期进入市场后知后觉的交易者
  • 迟缓者:被情绪左右,跟着趋势进入市场,提供了最后的市场流动性

订单流正是研究先驱及早期参与者的动向,来判断市场的趋势,避免成为被市场情绪左右的迟缓者。

市场拍卖理论

通过创新扩散模型,我们粗略地了解了价格趋势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,每一类市场参与者都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。由于不停地有新的信息流入市场,市场通常通过趋势运动从一个平衡区转移到另一个平衡区。图中展示了市场失衡堆积与重新平衡的循环。

市场平衡循环

当市场情绪产生分歧时,市场通常会继续寻找下一个平衡区域。因此,市场的本质是大部分时间震荡,小部分时间产生趋势,而在这个过程中,可以观察到的过程就是市场失衡堆积与恢复。

强大的订单流足迹图

订单流足迹图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图表工具,可以直观地显示指定时间周期内,每根 K 线在多个价格水平上的成交量分布情况,为交易者提供额外信息,帮助识别高流动性或重要交易活动的区域。

订单流足迹图示例

支撑订单流交易的重要工具是订单流足迹图。与传统的 K 线图只显示时间与价格二维的数据不同,订单流足迹图可以展示买卖方向的交易量,在其中可以分析如下数据:

  • 有多少大额买单或卖单已经成交
  • 买家或卖家掌握着主导权
  • 交易量
  • 交易量控制点(POC):K 线中交易量最多的点位

订单流交易者可以透过买卖单的大小判断支撑和压力强度,前文讨论过的市场拍卖理论恰恰指明了这一点——在订单流足迹图上,可以从委托买卖数量不一致得知该位置处于市场失衡堆积状态,失衡状态便会导致市场搜寻新的平衡点,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个个压力位与支撑位。买方的不一致告诉我们在该价格点位上,买家比卖家多得多,表示该价位可能有相当的支撑。卖方的不一致表示在该价格点位上卖家比买家多得多,这可能表示该价格有潜在的压力。

如何使用订单流足迹图?

您可以点击"K线图"旁边的下拉菜单,即可在K线图与订单流足迹图之间切换。快期3支持在3秒至30分钟周期的K线上显示订单流。

切换到订单流足迹图

K 线内值的含义

K线数据说明

中间列为该k线内每个y轴价格对应的增仓之和,当数字为负值时,代表该价格当前为减仓状态。

成交量信息

K 线上方括号中的值为该 K 线内的成交量总和,而下方括号中则是其增仓之和。

标记的含义

在订单流足迹图中,有着数种标记,其中每一根K线都会存在一个被白色矩形框住的价位,这个矩形所框的位置即为每根K线成交量最高的价位,记作POC位(控制点)。

而在K线中可能会有被标记为红色的数字,其代表着该价位在该方向为供需失衡点。在了解其具体含义之前,需要先介绍一下市场供需失衡现象:

  • 某个价位可能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现象
  • 当主动买单显著多于主动卖单时,表示多头力量强劲
  • 当主动卖单显著多于主动买单时,表示空头力量强劲

供需失衡点示例

快期3将主动买量与主动卖量相差大于等于三倍的地方作为供需失衡点。按照拍卖理论,快期3使用左下角的主动卖量与相邻价格右上角的主动买量进行对比,找出供需失衡点。

支撑阻力带示例

当同一个位置出现三个或以上的供需失衡点,这个位置就被判断为供需失衡堆积。失衡堆积代表该位置可以作为支撑位(红色光带)或阻力位(绿色光带)的参考。

行情中可能会出现多个支撑位与阻力位。当后续某根 K 线的价格突破支撑带或者阻力带,就判定这个支撑位或阻力位打破,该价格位置的供需失衡消失。